做为反省人与社会的基督教信仰(一)爱与正义
作者: 许碧芬

 

基督教信仰的本质,是在上帝圣洁的属性下,要求人尽量满足「爱」与「公义」。这就造成基督徒面对社会的罪恶经常处于两难的窘迫状态中。


  美国有两个兄弟档的哲学家:莱因霍尔德.尼布尔,与理查.尼布尔,这两兄弟面对笔者前述的两难境况,分别提出他们的看法。


  尼布尔两兄弟为如何面对社会不义提供了两个不同的思考面向。弟主张当不公义被揭发时,个人要捡视自己行为中的恶,产生悔悟之心,并呼吁大众一同悔悟,此悔悟之风将整肃社会风气,提升整个社会道德。兄则主张除了审慎反省自身动机,以防不正当的动机所带出新的恶之外,更须对不公义事件透过具体行动及强制的手段,以求有效遏止。


  以现今社会的雏妓问题为例,相对以往被迫为妓的情形,越来越多少女为了物质享受而自愿为妓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一方面须有人做洁净人心的工作,使大众意识到不论是迫人为妓,自愿为妓,甚至嫖客,皆是不道德的。使大众悔悟,弃绝不道德的行为。同时也须有人站出为雏妓成立救援辅导机构,并要求政府当局,定出相应政策,强制打击罪恶势力。这两兄弟的看法虽不相同,却是相辅相成。故一个社会须要有人扮演正义的角色,敏于揭露不公义,甚至包括隐含在社会规范中的恶,例如女性歧视,同时也须有另一种人扮演呼吁悔悟的角色,两者并肩处理不公义,使恶减至最低。


  其实主张呼召悔悟的心,正是以「爱」为出发点,因为这样的人在责备他人之罪之前,更在乎自己本身也是有罪之身,不完全的人。至于主张透过行动伸张正义制裁不法,则是很典型的以「正义」性格面对社会的角度。


  总而言之,面对由不完美的人所建造的不完美社会,漠不关心或是犬儒主义式的冷眼旁观,都将导致人的自食恶果。而对于积极参与但立论点不同的团体,不管是强调社会需悔悟,或社会需有正义行动以响应不法,彼此都需以开放的心胸,替代因角度不同而互相批判互相否定,唯有这样才能集结众人的力量,共同建构一更公平合理的社会。


  但是对台湾社会而言,各类的社会运动,其焦距是否的确对准「正义」的期许?在各类社运之外,是否有呼召「悔悟之心」的先知之爱?这是有待我们去进一步反省的课题。

 

做为反省人与社会的基督教信仰(二)有为与无为
作者: 王泰杰

 

  试问:在什么情况下,我会认真考虑有为与无为的问题?我想,是在活上遇到实质的问题时,或是在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下的产物,如果认真的面对讨战的话,也可以称它为思考的结晶。至于在开始叙述我的看法前,我觉得必须认清:这样讨论的目地是什么?是解除自己的疑惑呢?还是解决社会上的问题呢?但我觉得不管是那种情形,目地应该都是让事情改善,而不只是空谈而已。


  从表面上看来,有为表示一种对问题的注意,无为看起来像一种不在乎。这是一种肤浅的想法,从社会上的许多风波,如好早以前的尹清风命案可以看出,事情的真相大都是隐藏的,不去深入挖掘是不可能得到的。于是,我提醒自己,千万不要只重表面,当然,也不要随便乱猜测。


  在我读了『无为的恩赐』、『我们必须无为吗?』、『进入上帝王国的必经之路』后,我也试着设想自己处在那样的环境下来检视自己的想法。当我在那个时代处于现在的身份时,对于日本侵略中国,我想必定会认为那是不好的、恶的。然后我问自己,我认为国家 (美国 )该有什么样的行动?要不就只是表明本身的态度,再对这样的行动加以遣责,要不就以强制方式表达(军事行动)。在这两种选择中,我想我会选择后者,原因在于有效性,只是口头上的遣责能有什么作用吗?如果日本吃定美国抱持无为的态度而为所欲为,甚至因而成功的占领中国,这样的军国主义对美国的安定而言,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,基于自己利益的角度上来看,我想是十分不智的。而考虑是否强制干涉时,也要考虑一下自身的能力如何,干预是否有实值的效果,宣战是不是真的能阻止日本的侵略,如果不能的话,我想这样的有为在整个局势上是不是有所帮助?是不是能帮助促进和平?说明白一点,当我遇到一件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,我想我首先会考量自我的利益如何?有为的帮助大呢?还是无为?接着我会想这样的决定是善的或恶的,对别人的影响如何,如果是善的,我就会去做。如果我发现我的决定是恶的或对情况没有帮助时,我会采无为的态度。至于我怎么判断善恶呢?我会从信仰中寻找答案,然后就那时候的了解来动作,当然那时的认识可能不是正确的,考虑这一点的话,我会以心里的平安与否作印证,如果没有动作心里反而平安的话,当然我就无为了啊!


  对于别人的问题而我们有表达的空间,甚至我们能影响结果的话,很现实的,我会先弄清楚这件事和我的关系如何,先以自我利益的立场来思考,再加以真理的印证,错误的话当然全盘推翻。但无论如何,我想我会在言词上有所表达的。


  我想或许我该说明一下为什么我如此重视自己的利益,我认为世人都是如此的,即使基督徒也不例外,当初我为什么会接受这个信仰呢?因为它好,而且我须要,是真的须要,那么说来,接受它对我是好的。至于奉献呢?因为圣经是这样鼓励我的,而且我可以积存财宝在天上,外表看来似乎是有损的,其实对我是好的。我似乎认定所有的行为或多或少都有自我利益的因素在内,不过可能是微乎其微罢了。但以利益为导向时,信仰是最高的指导原则,虽然我认为信仰中许多的教训都是对我们有益的,但当信仰要我们走看起来是毁灭的路时,像约伯的情况,还是要顺服上帝的带领,因心中明确的相信必有祝服在其间,这样,考虑本身利益也就不会成为自私了。


  对于末世论,我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,目前,它也不会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,我知道的是,当本着圣经的教训,行众人以为美的事,就是一切体恤人、帮助人的事,那也就够了。人也无法预知基督何时再来,我知道到那时一切就更新了,至于是如何更新的,那不是我关心的问题。就正义的观点呢?我原则上是反对以暴制暴的,但对于因义愤而有的冲动 --假使是鉴察过的,我觉得还是要有所作为,和平是好的,但在没有最合适的办法出现前,为了维护和平 --不管是社会上的或人与人间的,也只有采取强硬的手段。要考虑行为对上帝的计画的影响,我的想法就像上面说的,而且我认为,假使上帝要我和某事一点瓜葛都没有的话,一定不会把我摆在当中的。只要真的遵行上帝的命令,即使偶而作错了仍然是好的,因万事都为那样的人效力,不是吗?况且上帝既是万能的,祂就能改变一切,祂的命定也必实现,我只要做好我的本份就好了。

 

做为反省人与社会的基督教信仰之三:人性与社会结构
作者: 宋雅慧


  以当代世界现状来看,绝大部分的国家奉行的是资本主义,少部份的是社会主义,再少部份的则为马克思主义(虽然它也正一步一步地在被侵蚀掉,易之以新马主义)。


  举台湾的社会为例,它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本主义的社会,我们不只从西方进口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,也同时带进来了先进的科技、人本主义及自我个人主义,它(资本主义)的确教会了我们如何竞争,如何打败别人来取得胜利,然而,「自我主义」的高张却也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。我们没有弄懂西方文化之所以如此重视「个人」,除了资本主义以外,还受到基督教文化很深的影响,西方文化中的「个人」,绝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化的「异化」结果,它也有强调「人在神面前的平等的尊严价值」,以及人在神面前赋有的神圣使命「爱人」的思想背景。而我们只沿袭资本主义精神中的个人主义,没有延袭基督教精神中的个人主义的结果,当然资本主义式的个人主义在台湾造成一些不易控制的乱象。


  那么,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,人的本质是什么呢?我想,这样的社会充分地肯定「个人」追求幸福、理想的自由与权利,它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广场供人们角力,以竞争的结果带来进步与繁荣。然而,也正因为如此,当一方失败了,胜利的一方即可名正言顺地踩着他的鲜血和尸体往上爬,久而久之,胜利的人累积更多的胜利,失败的人永无翻身之日,贫富的差异越来越大,社会的权力(利)永远为既得利益者所掌控,而贫民、劳工等下阶层的人沦为受剥削的对象。


  人,在这样的社会中,以资方来说,是可资利用的工具。金钱、头衔、物质是每一个人追逐的目标,在竞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最丑陋、最险恶的人性在此表露无遗。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「人」。


  反观马克思社会,由于资本主义这些弊病,它为了消除剥削等不平等的现象,乃极力主张平等;为了防止私人累积资本,造成垄断,乃不许私人拥有资本;它主张共产,由没有生产工具的无产阶级专政.......若这些都能实现的话,那将是一个既平等又美好的社会!然而,我们看到那些将这些理想落实的国家,人民却不因此而「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」。


  为什么呢?一方面,它对人性没有正确的认识与对待,忽略了人的自私及每一个人都想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的热望;另一方面,它与资本主义一样,人在这样的社会中,仍旧逃脱不出成为工具的命运,所不同的是,在资本的社会中,利用个人的是资本家,但是在共产的社会中,剥削、利用人的是「国家」、「社会」这样的巨兽!至于马克思主义抑制个人的这一点,我想到曾在《苏菲的世界》读到祈克果(存在主义之父)对黑格尔的一段批评 ----「他批评那些教授黑格尔主义的教授说:『当那令人厌烦的教授先生解释生命的玄妙时,他太过专注,以致于忘了自己的姓名,也忘了自己是一个人,而不是八分之三段精彩的的文章。』」(苏菲的世界 p.530)而这正代表了当代两种对人的态度 ----过于高举人性或过于物化人性。既然如此,有没一种对人正确对待的思想或态度呢?我想从基督教试着解答这个问题。John Stott在他的《基督教与社会》中提到了一个所谓的「基督徒的思想」 -----以信仰的整体架构来看社会。换句话说,也就以「以神为中心的历史」观点来看人与社会的关系。若以神的作为来做中心点,我们看到的是 --创造(人的被造)、堕落(被引诱)、神的救赎计画(被拯救)、新天新地(末日的来临)。


  由于人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,有高于万物的灵性、美好的德性,所以,每一个人都理应被当作是一个人来对待,每一个人都应获得尊重,而不应沦为任何一种──不管是资本社会或共产社会的──工具。


  然而也由于堕落,人的本性中掺杂了恶的一面,并且常常是恶的一面战胜了善的一面,使人即使知道何谓善也无力做到善,因为每一个人的不完美,所以不应当太过高举个人,而应该加以适当的限制;更不应存有可在这世界上建立完美的乌托邦的幻象,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乌托邦。


  由于神的主权与爱,在神面前,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,每一个人都配蒙救赎,关键只在于身为自由之人向神或背神的选择。所以我们不应当放弃人。──譬如「达尔文的社会进化理论」所说,那些在非洲的难民,是社会「物竞天择」的淘汰品;这就是企图放弃某些人。


  由于相信末日的必然来临,我们不在世上建构地上天国,也不企图在时间和空间的进程中,努力于地上天国的实现,因为真正的天国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。


  从「创造」与「堕落」来看个人,我们对于人不会有太过不重视与不切实际的期待;从「救赎」与「末日」来看社会,我们对于社会不会过于乐观与悲观。(若有人基于「末日必然来临」的这一点,而放弃对社会的责任,我想他是断章取义,而没有平衡的看到神创造、救赎的大爱。)而笃信上帝的人,就在这样的人性观,世界观与末世观中,充满张力的踩踏出信仰的在世实践之路来。